两院士亲临文山为三七产业“把脉开方”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2/6/17 8:01:28 浏览数: 3562
2022年6月16日上午,以“以三七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主题的“文山大讲堂”在文山州委、州政府办公区会议厅正式开讲,由中共文山州委副书记李朝伟主持,邀请朱有勇、朱兆云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到文山开讲,为文山三七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把脉开方。
朱有勇、朱兆云2位院士在大讲堂上分别作了《林下中药材科技创新》和《生态文明与天然药物》主题报告。其间,举行了专家顾问聘书颁发仪式,聘请朱兆云院士为文山州委、州政府专家顾问团成员。
朱有勇院士指出,千百年来,中药材的使用都源于野生资源,野生中药材采挖于深山老林,药效高、药力足,随着人类无节制的滥挖滥采,野生药材资源已挖空殆尽,不得不转为人工栽培。由于中药材来源于深山老林,既不耐肥,也不抗病,导致中药材种植连作障碍问题突出。伴随着中药材产业化的发展特别是中药材基地规模化的发展,因中药材种植连作障碍问题,大多数中药材种植地区特别是文山三七产地面临着无地可种的尴尬局面。他强调,顺应自然,让中药材回归山野林间,利用最适生态环境生产最优质的中药材产品,是中药材发展的一大方向;要全力回应优质药材服务国家中医药健康发展的重大需求,充分利用三七与林木物种化感效应显著、林下生物多样性丰度高、生物胁迫促进有效成分积累等特点,建立质量第一药材生产模式,科技创新发展林下三七中药材产业,把青山变成金山,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朱兆云院士指出,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生态环境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民族文化多样性造就优越的天然药物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她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与天然药物发展并不互为矛盾,而是相得益彰、和谐共生的,并以三七、灯盏花、青蒿、云白药等四个治病救人的神奇药草产业发展案例分析入手,深入浅出全面诠释生态文明建设与天然药物产业发展的关系。她认为:通过发展天然药物资源,让“满山遍野生长郁郁葱葱的小草药材、五彩缤纷的花卉药材、青枝绿叶的木本药材”,不仅能推进天然药物产业发展,促进人民群众增收致富和地方经济发展,也能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更能更加深入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现天然药物产业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中共文山州委副书记李朝伟强调:朱有勇、朱兆云2位院士讲授内容丰富、全面系统、思想深邃,多视角、多维度分析了以三七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前景,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操作性,为我们开拓了新视野,传播了新知识,灌输了新理念,启发了新思维,更为我们发展文山三七产业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保障。要求全州上下要切实加强学习和领会,广泛汇聚院士智慧力量,做到学以致用;更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认识,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三七产业发展;更深一步解放思想,打掉精神枷锁,打破思想束缚,树立新理念,出台新举措,保障三七产业各项工作措施落地见效,推进三七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把文山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三七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