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物三七和大健康产业 > 产业发展
以“文山之干”全力打造世界“三七之都”
文章来源:文山州三七和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22/1/18 11:01:55 浏览数: 3840
2021年,文山州以三七为重点的中医药产业综合产值达到260亿元,(其中:农业产值93亿元、加工业产值50亿元、流通业批发零售额117亿元)超额完成年初制定236亿的目标任务,用行动交出了“文山之干”满分答卷。为文山打造世界“三七之都”迈出坚实的步伐。
2021年,中医药产业发展大环境不容乐观,那么文山州如何在逆境中收获成功的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夯实基础 种质资源优势已显现
稳步推进三七标准制定和实施,启动流通标准起草工作,相继制定和实施40项质量和技术标准。其中: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2项、团体标准10项、省级地方标准21项、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3项、州级地方标准2项,初步构建了完善的标准体系,实现了对三七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全覆盖,为推进三七绿色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药三七药材等13项标准》获2020年度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
建成三七种质资源圃150亩,稳步推进三七新品种选育技术攻关,初步建立了性状分离、多倍体诱导、花药组培等三七新品种选育路径,成功选育3个新品种并获登记。截至目前,累计选育了8个三七新品种。建设2万亩优质种子种苗基地(其中:种苗基地10081亩、种子基地10166亩),持续巩固文山三七种子、种苗输出中心地位。
科技赋能 基地水平不断提升
持续开展三七种植连作障碍技术攻关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推广高效轮作种植1.1万亩;
通过多年总结积累和创新,已形成了一整完善的三七种植技术体系,三七基地规模和标准化发展水平,原料内在品质以及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已走在了全国中药材种植发展的前列。已组织认定第二批高品质药园22个并兑现奖补资金99万元,七丹药业、云南三七科技、逸龙生物科技、希诺康生物科技4家企业获云南省“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中药材基地认定,全州中药材基地化面积达90.69万亩,基地化率达51.06%。
建设数字化基地96个1.7万亩,云南白药七花公司三七产业数字孪生平台、“苗乡三七”三七地智慧平台获云南省“10大数字农业优秀应用平台”认定,中央一台晚间新闻报道了文山三七数字化建设成果,三七基地数字化发展雏形基本形成。
多管齐下 产业链更强更稳
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壮大企业群体和规模,新增规上企业10家(加工企业2户),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0家(加工7家),新增纳统企业4家,3家企业获评云南省“20佳创新企业”、2家企业获评云南省“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三七特色食品新产品18个、日化用品24个,全州三七系列产品50余个、产品批文213个。
推进三七产业园区平台建设,国家高新园区创建已纳入省委省政府现场办公会重点协调事项,预计2022年底申报创建成功,目前园区共有企业56户,其中生物医药类企业34户,已投产纳统企业18户,新建项目17个。
实施品牌提升行动,完成了“文山三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全球99个国家和地区的注册工作,出台《“文山三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办法》,18家企业获“三标”联用授权,9家企业获得云南省“绿色食品牌”认定,“文山三七”获评区域公用品牌,七丹牌、苗乡三七获评云南省“10大名药材”。第七届文山三七节累计点击量超8亿次,三七产品全网销售额5.05亿元。编撰刊印了《文山三七志》《寻味三七》等书籍,三七系列报道、专题节目在央视多个栏目播出。
提升科研攻关能力,7家企业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7家获州级认定。完成三七纳入国家食药物质目录食用史料收集、膳食消费调查、成分分析、物种鉴定、安全性研究五项工作。《中药大品种三七栽培及产地加工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项目获农业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地方高校城校共生·产教互融·研用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与实践》项目获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走出去”到北京同仁堂、天津天士力、华润圣火等企业考察对接,引入亳州中联物流园公司投资10亿元在马关建设道地药材产业示范园项目,促成文山市与文山三七集团签订文山三七产业初加工中心项目投资协议。
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实施,2021年文山州以三七为重点的中医药产业综合产值同比增长18.18%。其中:加工业产值增长最快,达38.1%,农业产值和流通业批发零售额分别增长18%和11.4%,除三七以外的其他中药材综合产值增长40.9%,以三七为重点的中医药全产业链各环节逐渐顺畅,文山作为三七全产业链要素中心的集聚效应日渐凸显,为文山打造世界“三七之都”迈出坚实的步伐。